close
現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的俞立中就是恢復高考第二年的受益人之一。1969年,18歲的俞立中響應國傢號召,從上海老傢來到黑龍江省黑河市長水河農場,勤勤懇懇地做起瞭一名農民,一做就是近10個年頭,而恰恰是這段經歷卻讓他一生都難以忘懷。
高考,追逐改變精彩人生路
高考恢復的第二年,1978年,俞立中也抱著實現自己大學之夢的信念參加瞭高考。“我們身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代,因為文革被迫終止瞭大學的教育,而1977年高考的恢復無疑是為當時一大批積淀在社會上,有著強烈上學願望的青年人打開瞭一扇大門,給予瞭改變人生的機會。”俞立中如是說,“如果沒有參加高考,我可能還在當農民吧!”
如今,每當看到現在學生復習迎考和參加考試的場景,俞立中總會不由得想起自己當年高考的情景。他笑稱,現在的傢長對孩子實在太過於溺愛,高考期間傢長在考場附近定賓館讓他們復習;考試前夕傢長定出租車安穩地護送至考場;考試開始傢長都不忘自發地在外維護秩序,不讓經過的汽車鳴笛;考試結束傢長第一時間遞上毛巾,送上飲料、冷飲等比比皆是。
談及自己40年前的高考,俞立中是既感慨又自豪。他說,1978年黑龍江省報名參加高考的人非常多,大約有十幾萬人,因此省裡在6月份首先進行瞭初試,從中選取瞭6萬人參加7月份的國傢考試。而這6萬人也非常特殊,他們不單單成績要好,工作也要得到大傢的認同。
夏季的黑龍江白天很長晚上卻很短,早上4、5點鐘天剛亮,俞立中便要下地幹農活,這一幹便到瞭晚上8、9點鐘,且一日三餐都在地裡吃。因此,與其說他很少有時間復習功課,倒不如說幾乎沒時間學習功課。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,他隻能在別人晚上睡覺後,打開手電筒看上幾眼那些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課本,重要的習題還全是自己手抄的。俞立中坦言,當年的他白天幹農活,會把數學物理公式、化學方程式都寫在手心裡,一邊鏟地一邊有空的時候拿出來看一下。
圖為1978年俞立中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高考的準考證。(俞立中 提供)
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瞭正式高考的前一天,當時的考場設立在隔壁北安農場,距離俞立中所在的農場有將近3小時的車程。為此,他和6、7個夥伴提前一天先住到農場,第二天早晨6點再出發趕往考場。“當年的高考一共是三天,六門課程。有政治、語文、數學、物理、化學和英語。”俞立中笑稱,“那年我們的英語沒有計入總分,因為大傢都考得很差,考零分的都有!其實我也隻考瞭30多分。實際上,按照我們準考證還安排瞭英語口語,但我記得沒考,估計那時候考官都找不到瞭吧!”
讓人記憶猶新的是,為瞭在考試三天內不用來回路上折騰,俞立中在當地村裡找瞭一位老鄉,幾個人借瞭間空房。這個房間不是普通的“空”,可以說什麼東西都沒有,沒有炕席、沒有煤油燈,隻有一個土炕,大傢就穿著軍大衣窩在炕上睡。事實上,不知道是因為緊張的心情還是略顯陰冷的天氣,大傢都沒有睡著,輪流著一人出一題回答著這麼熬瞭過來。“回望現在的考生,我再想想我們那個時候的備考和考試,同現在的學生相比真的是天差地遠啊!”俞立中感嘆。然而在那個“空房間”度過的兩個晚上對俞立中而言,不僅是一個復習的過程,也是學習的過程,更是自學的過程,這段“學習經歷”意義不同尋常。
據悉,1978年全國高考人數在560萬左右,錄取率在5%左右,總分500分。俞立中以黑河市理科第一名入選參加國傢考試,後又以420多分的優異成績考入華東師范大學地理系。此時的他靦腆地說:“實際上我還可以考的再高一些。就是那一道數學題,我把符號寫反瞭,以至於後面全都錯瞭。我記得是負的寫成瞭正的瞭。”
圖為俞立中處理學校事務中。(馮麗 攝)
高考,培育改革開放人才資源
對於俞立中為何對華師大“情有獨鐘”?他直言,首先是自己的“傢鄉情結”,想回到傢鄉上海。其次,自己作為已是29歲的理科生被當時華師大劉佛年校長說的一句話所吸引:我不管學生多大年齡,隻要越線的我就要。劉校長確實招收瞭一大批“大齡青年”,也正是這一批人組成瞭現在的“作傢群”。俞立中認為,其實這批人很大一部分本在社會上已經成才,隻要大學給他一個機會,給他鍍一層金,效果和成績就能馬上爆發出來。
而為何會就讀地理專業,俞立中是這樣說的。他說,作為一個理科生,其實自己的第一志願是化學,第二志願是地理。早在在農場時,俞立中看著地圖時常會聯想到很多的東西,例如為什麼港口、海灣會有這樣的變化?為什麼城市在這些區域裡發展?但最後為什麼他用高分被第二志願錄取?因為他右手的一根手指在黑龍江農場農作時被機器給砸瞭,對於做化學實驗是有影響的。關於這一點,俞立中絲毫不掩飾地表示,這也是後來自己在體檢報告中得知的。然而他卻很慶幸自己最終是被地理系錄取,因為其實華師大最強的學科就是地理學。
反觀現在的高考生和傢長,選擇學校和專業就相對盲目。考慮的是最知名大學、最出台中erp系統名專業,但是否考慮過考生是不是喜歡、是不是適合。對此,俞立中強調,這些都是今天教育當中很大的誤區,我們要把這個觀念扭轉過來,可能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。
圖為俞立中在台中進銷存軟體推薦尋找翻閱資料。(馮麗 攝)
考試本身沒有什麼錯,考試就是一種檢驗的方法。俞立中認為,中國歷史上通過科舉來選拔人才,這也是選拔的一種方式,但當時的中國長期處於農耕社會狀態,因此它肯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。科舉,不是強調創新、創造,而是強調先賢訓語,所謂的治國理念,雖然它可以在一些傳統思想上很完美的解釋和闡述,但它不會增長新興領域,尤其是科學技術方面。而改革開放後的高考是有雙重目的,一個是檢驗教和學的效果;另一個是能區分並選拔出對知識掌握的差異人才。但應試教育是違背教育本質的,今天我們卻正在面對這個問題。
現今,很多高校提出針對不同的學科要求考生考哪些科目,另外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參考條件等,這些都是高考的“改革之路”。俞立中舉例,學校中文系招生,如果說有學生比較喜歡看書,且經常可以寫些東西,那學校就優先考慮。因為這樣的學生是喜歡文學的erp系統,也是適合學中文的。那麼他就能多一個評價內容,從而抑制瞭不適合的學生進到這個學科和專業裡去。會計軟體
圖為俞立中過往學生贈送畫像。(馮麗 攝)
最後,俞立中表示,高考的改革、國傢大學的培養要有兩個層面的考慮。第一個是社會需要有精英,而這部分精英一定要把他們的長處發揮出來,可以在各個崗位上起到引導性的、領袖性的作用。第二個是社會需要有一大批的有文化知識和技能的人才,這是大面積的人才,也是廣大的勞動者。同時,他強調,我們需要高考這樣的評價方式,讓每個人都有公平機會,能真正把適合的、優秀的人才可以吸引到不同的學科崗位,為社會的創新創造發揮作用。
+1
台中會計軟體
58C9A160AF9C38C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